2025年07月18日
微信

经验 | 一北方心理咨询师给基督徒心理咨询从业者的五点建议

作者: 石伊泉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5年07月18日 09:44 |
播放

心理健康问题就如同“看不见的疾病”,虽不痛不痒,不易察觉,却深深影响人们的生活,给人带来极大的困扰。心理健康问题普遍化、低龄化和严重化,给许多心理咨询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基督徒心理咨询师,如何在上帝的引领下更好地帮助人们恢复心理健康呢?一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基督徒咨询师姗姗老师,在一次谈话中,分享了她近十年学习、思考与实践的宝贵经验。

一、打牢纯正的信仰根基

作为基督徒心理咨询从业者,首先必须是个真基督徒。与社会心理咨询从业者不同,基督徒咨询从业者拥有上帝世界观和与上帝真实的关系。

姗姗老师本就是一个看重与上帝关系的咨询师,她蒙恩得救已近二十年,在信仰的绝对真理面前毫不含糊。她表示,个人信仰至关重要,但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有深厚的神学学习背景,而是看重个人的信仰根基是否纯正,即对基要真理要有基本的认同与持守。

“我们在招收学员时,会特别安排关于信仰部分的面谈。”姗姗老师分享到。

临床实践中的“内隐”与“外显”

姗姗老师反复提到“内隐”与“外显”的方式。她解释说,“内隐”指在临床实践中,以一种隐秘的方式来使用属灵资源,使对方察觉不到。如为来访作默祷就是其中的方式之一。而“外显”则是在临床实践中,使用公开与来访者讨论信仰话题、评估属灵状态、使用属灵资源的方式。如何使用,主要以来访者为中心,看对方的需求。

“我通常在做咨询前都会祷告。无论我的来访者是否是有信仰。”她分享到。因为她深信,咨询工作就是上帝带领的工作,在整个咨询中需要持续为对方守望,相信上帝在其中动工。

如果来访者也是基督徒,在对方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她会带领他们进行内在医治的祷告和属灵的操练。例如,面对一位焦虑患者,社会心理咨询师往往会建议“深呼吸,锚定在自己的呼吸上。”而姗姗老师使用的属灵操练相似但实则完全不同。她同样引导来访“慢下来。”但她会继续说:“请锚定在上帝身上。”

“这不单单是一门技术。”她说,“这个过程就是一次经历上帝的机会。有时,在带领来访者做祷告时,他们也能听见上帝对他们讲话、向他们表达爱,他们的心会被恢复。”

对于非基督徒,姗姗老师会在整个咨询过程中为他们默默祷告。“要知道上帝在动工。”她提醒到。

另外,请注意不符合真理的部分就不要去讲。她说:“我们看自己,就像上帝手中的一个器皿,要把上帝的爱彰显在这些来访者的身上。”

用开放的态度,以基督教的人观待人

咨询师应持有开放的态度,对来访者不指责、不评判。姗姗老师很重视将咨询的过程转变成为一场平等的对话。

她提到“基督教的人观”:首先,视每个人为宝贵,看他们为独一无二;其次,看人是一个整体,是全人。比如,姗姗老师在做咨询时,并不只关注对方的心理状态,还会询问他们的睡眠、饮食、运动、灵命情况以及对上帝的信心,从而做出系统的评估。

以真理为准绳,批判性地使用咨询方法

世俗心理学发展如火如荼,通俗心理学书籍也遍地开花。面对这些良莠不齐的信息面前,如何能更有果效地吸收并应用于心理辅导呢?

姗姗老师认为,要坚持使用符合真理的咨询方法。但这并不容易,需要练就一双慧眼与一颗警醒的心。

她曾有过类似的困惑,不过现在已经逐渐学会了以真理的标准审度各种席卷而来的心理学知识。“我们要以圣书真理为准绳,查看这些知识背后的人观、价值观是否符合信仰。与真理相悖还是与真理相合?相合的直接使用;有冲突的,看看调整后能否使用;相悖的就弃之不用。不要因为某个流派非常火,或者某位老师讲的内容很有权威,就全盘接受。”她分享说。

如今,她学习了许多社会心理学中的咨询方法,如“情绪聚焦疗法”“辨证行为疗法”。但她很有底气地说:“有了真理准绳,哪怕学了再多东西,也不会怕走偏。”

此外,姗姗老师强调说:“在做咨询时,要谨防‘非黑即白’的绝对思想,但如果来访者真的是犯了罪,那就要承担罪的后果。而且罪一定会有后果,因为上帝的律就是如此。有些事情做了之后,人会感受好;但从长远来看,将带来更糟糕的影响。这时,咨询师就一定要提醒来访。比如,为了短暂的快乐而无节制地打游戏。”

姗姗老师提倡每位咨询师都不要停止学习。她说“阅读和研究世俗心理学书籍非常重要。但得警惕——相对主义、人本主义、科学主义等。”

五,实战打磨出独有的咨询工具甚于专业知识

咨询工作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工作,但更加注重实践。

就拿做自杀风险评估来说。许多科班出身的咨询师虽然知道做评估的重要性,但实际操作起来却感到困难。姗姗老师指出:“尤其面对国人,做自杀风险评估非常具有挑战性。因为必须涉及死亡,如果咨询师没有足够的预备,甚至连评估问题都问不出口。”

姗姗回忆说:“在我参加心理学培训课程时,老师就帮助每个人做亲笔写出评估大纲。因为这份大纲里会带着你自己的文化与信仰特色,是你自己独有的一份。”

“的确,我写的那份大纲,经过多年实战打磨,已经更加符合我自己说话的口气与语言表达的习惯了,用起来非常顺手。”

(应受访者要求本文使用化名)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